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教研活动 > 正文
《上游新闻》报道2022年全国基础教育论坛物理学科专家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5-16 15:15:1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5月14日下午,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由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承办的物理学科“学术交流·专家报告”活动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积健楼顺利举行。

此次报告的主讲专家包括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及修订组负责人、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廖伯琴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双语国际学校副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刘新选老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正高级教师叶兵老师,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范伟老师。西大附中教务处副主任梁雷老师、西大附中物理教研组组长杨峻一老师等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讨。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由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正严教授主持。活动受到国内专家学者们的关注。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中学一线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观看了此次活动。

在第一场报告中,廖伯琴教授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物理教学”为主题,就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廖教授首先指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接着,结合实例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然后,结合机械运动、静电现象、牛顿运动定律等丰富案例,就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廖教授强调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物理教学方式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提出“以问促学、以惑为诱”的教学方式,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落实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长远的育人目标。

在第二场报告中,刘新选老师的报告题目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他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内涵要义、培养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报告。首先,从国内外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比较中,分析了核心素养的突出特点及其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性。其次,从内涵与意义两方面阐释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科学思维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最后,结合导学案、微课、支架式教学、大单元教学、研究性学习、项目化教学、跨学科学习等方面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格、做人品位,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第三场报告中,叶兵老师围绕育人价值、教学现状、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学史明理,提升素养——谈科学史的教学”这一主题进行报告。首先,叶老师指出物理学史的育人价值,体现在物理学史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事业等科学本质的理解;结合物理学史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结合科学史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养成独立客观、有理有据的科学精神。然后,叶老师针对目前物理学史教学的两难境地,结合行星运动的研究历程、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发现等丰富案例,提出了五点教学策略: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资料,丰富学生感知;历史再现,呈现精彩过程;深度挖掘,凸显思想内涵;拓展研究,深化内容理解。

在第四场报告中,范伟老师以“浅谈物理教师的核心素养”为主题,围绕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分析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第一,会用物理语言、物理方式分析问题,能将物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会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第二,范老师以“轻弹簧”等模型的建构为例,提出教学中需要体现模型的“建构”过程,并且注意模型的适用条件;第三,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放手让学生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专注力、竞争与合作以及社会性学习能力;第四,结合太空课堂、韦伯太空望远镜等国内外科学界大事件,建议老师关心国内外科技和物理学的发展,并乐于与学生分享,同时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


《上游新闻》新闻链接地址:上游新闻 (cq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