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教研活动 > 正文
《上游新闻》报道2022年全国基础教育论坛新高考下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发布时间: 2022-05-12 14:59:4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5月10日,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学科教育联盟中的语文学科大单元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活动由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苟晓东老师主持,分为课堂展示和专家点评两个环节。

课堂展示环节。华南师大附中李智老师以“审美境界”为切入口,以感受审美境界、理解审美境界、辨识审美境界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与王国维的《浣溪沙》、苏轼的《定风波》、张慧言的《水调歌头》的对照关系并阐明缘由。然后,李老师以希腊神话“西西弗斯——人的欲望”作为课堂的总结。她从审美境界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么做三个方面展开其课堂教学,强调学科立场,突出课堂的语文特性;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主体在场;她兼顾理性的思考与真情的表达,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实现情理共生。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赵渊博老师整合《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设计两个子任务:第一,析典型景物,明写景方法;第二,品作者情意,理人情自然。她跳出简单的意象分析,走向更为深刻的主旨挖掘,着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自然是人情趣的投射、自然是人情感的慰藉、自然能给人启迪与哲思。赵老师的课从单篇精讲到单元整体设计的跨越,对“人与景物”主导性问题的创生与师生互动的把握,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思维层次进阶的培养,强调了深度学习的理念、学生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专家点评环节。山东省教科院教研员张伟忠从教学方法、教学亮点、教学共同点三个方面对两位老师进行点评。他指出,李智老师从“审美境界”核心概念出发,运用演绎法,引出审美境界是对庸常的“超脱”,并利用“文本互涉”理论将三篇散文与名家词作进行对照分析,实现课堂创新。而赵渊博老师以任务驱动,核心素养为导向,运用归纳法、填空法,设立阅读支架,让学生的学有法可依。两位老师的亮点是从任务探究、文本内涵解读、主题探析等方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荣维东教授则从新理念、新教材、新教学三方面剖析“新课程•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新理念上,坚持素养为本、情境驱动、内容统整三大取向直指核心素养;新教材上,合理翻新旧教材,进行大任务教学设计;新教学上,理清课标、教材、教学三层面的任务群,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同时,荣教授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指出文学作品教学的要实现由言到意的转变,充分调动画面的张力,指向语文教学下的文学作品内核。最后,荣教授讲授了大单元教学的六个要素:大任务、大概念、大资源、大思维、大过程、大评价,提出语文教学要做到大任务驱动、大概念提炼、多文本组接、思维进阶、教学过程凝练及评价量表使用。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理念的革新,需要语文教师的共同推动,创造出独属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


《上游新闻》新闻链接地址:上游新闻 (cq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