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学术活动 > 正文
含弘学子讲堂之“智起新程,育见未来”主题交流分享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5-26 10:01:5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5月25日上午,由西南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智起新程,育见未来”主题交流分享会在师元讲堂盛大举行。此次分享会聚焦教育创新前沿,旨在助力同学们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昂扬姿态和积极心态,从容应对教育领域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

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2022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罗坤仪、2023级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绍扬、2024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粟多超三位优秀学子,结合自身经历与深刻感悟,为在场同学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交流盛宴。

罗坤仪同学围绕教学竞赛及求职经验展开分享。她以教学竞赛流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各个环节的关键要点。在赛前准备阶段,她强调选题与设计是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精准的选题和精心的设计能够为竞赛奠定坚实基础;现场发挥时,感染力与应变力则是制胜法宝,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魅力与专业素养;赛后总结经验更是不可或缺,有助于实现自我提升与持续进步。此外,她还结合自身求职历程,从简历优化、面试高频问题应对等方面,为低年级同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他们更好地应对求职路上的种种困扰。

   

李绍扬同学聚焦课程论文及创新赛事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应聘中学教师的宝贵经历,详细介绍了中学教师应聘流程和关键要素。他指出,中学教师就业一般需经历四个主要流程,而简历作为求职的“敲门砖”,是需要重点打磨的部分。在应聘要素方面,他强调面试能力是必备条件,直接关系到能否给招聘方留下良好印象;在校期间和实习期间积累的获奖经验则是重要加分项,能够彰显个人的实力与潜力。当然,他也提醒同学们,在应聘过程中,报考人数、个人状态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影响最终结果,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粟多超同学则围绕教育家精神和新型师生关系展开了深刻分享。他深入解读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引导同学们思考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在新型师生关系方面,他提出了学生、教师、人工智能共生的三元结构理念,指出人工智能的融入能够全面提升教和学的效率,为教育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可能。

 


本次交流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为同学们应对教育领域革新提供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成长路径。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同学们需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以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心态,主动拥抱智能教育新生态,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初审:郑婷

                                           复审:顾静

终审:陈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