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2025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在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师元讲堂召开。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罗生全、副院长杨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周炼,国际学院副院长胡琳,及东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Phongthanat Sae-joo、泰国孔敬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中文系系主任Narueporn Wuttiphan、副教授Jiradawan Huntula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培训项目带队教师及参训学员列席会议。本次会议由杨挺主持。

会议伊始,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致欢迎词。她从西南大学的办学情况与学科特色着手,回顾2007年以来西南大学与泰国高校取得的丰硕合作成果。她强调,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泰友好合作的广阔平台,西南大学高度重视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本次研修不仅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学教育质量,也将促进各国科学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期待中泰双方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的互联互通贡献智慧与力量。
东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院代表Phongthanat Sae-joo发言。他谈到,此次培训项目是孔敬大学与西南大学之间的合作成果,旨在提升教育工作者能力,增强教师数字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既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回应教育工作者的新时代需求。此前,第一阶段培训活动已经圆满完成,期待在即将开启的第二阶段培训活动中,中泰师生继续潜心钻研、互学互鉴,为两国教师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奠定扎实基础。
泰国孔敬大学代表Jiradawan Huntula发言。她指出,今天是一段关于友谊、知识与希望的旅程起点,将滋养我们区域乃至全球教育的未来。西南大学以远见卓识与仁爱之心优雅地架起了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变革的时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联通心灵与智慧的工程师。她希望泰国师生依托此次平台浸润科学技术文化,学习当代理论,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便捷高效的教育实践创新方法。
参训学员代表Mr.Thusshawoot Kongprakhon 发言。他从自身教学经历与新时代教师素养两个维度进行思考,认为教育必须接受科学技术的赋能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新技能与新视野,带领学生做好面向未来世界的准备。
罗生全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修以“凝聚‘一带一路’教育智慧,赋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聚焦科学教育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坚持系统化与创新性并重,以丰富的课程设计与典型的教学案例,为中国教育经验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传播,及中泰教师教育合作中打下坚实基础。希望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数字化、STEM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为世界教育的共同进步贡献力量。
此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项目是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成果。未来,学校与学院将进一步促进学术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与师生交流,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际教育合作新生态,推动中国教育从“走出去”迈向“引领世界教师教育”的新阶段,努力打造开放合作、互学互鉴的国际教育共同体。
撰稿:丛宇阔
初审:黄菊
复审:顾静
终审:陈铮
新闻链接地址:
《华龙网》“一带一路”推动教育发展 中泰互鉴共启时代新篇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432380453116813312/web/content_143238045311681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