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由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科学教育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支持。来自澳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考试院、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北京20中等单位的29位专家学者、中学一线优秀教师作专题报告。本次论坛线下参与人数达到了120余人,线上参会另有80余人参会,在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正严教授的主持下顺利开展。
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伯琴教授、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郭亮书记、西南大学研究生院李云伍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廖伯琴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历届全国科学教育论坛的盛况,并对参会嘉宾表达感谢。开幕式上,廖伯琴教授还代表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为重庆大学物理探索科技馆和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坝区人工智能科普基地两家重庆市科普基地,赠送了中心成员编写出版的著作和图书。
上午,六位专家应邀作了特邀报告。魏冰教授针对“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这一问题,分别就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阶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介绍了澳门当前的科学素养教育现状,概括了澳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鼓励大家深思并从中汲取经验。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张潇月老师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家精神启蒙,赋能儿童的可持续生长,特别强调构建 “三维三式”的课程体系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求实和奉献精神,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活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重庆市考试院李洪波深入分析了“新高考新在何处”,并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命题的育人功能进行了探索。重庆师范大学冯庆老师从物理学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令人耳目一新。浙江师范大学丁晨晨老师介绍了其关于科学教师建构主义认知倾向变化的研究过程与成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见解。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李鼎博士展示了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升级版数字化实验,在现场进行了全新的平抛、单摆实验演示。
下午教师论坛在分会场一进行,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江珍副校长介绍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空间协同育人下的科学教育创新实践,强调了在社会场域中激发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蒋敏老师从电影中挖掘物理教学资源,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重庆市南岸区物理教研员张春国老师通过作业设计探索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提出“平衡鸟”教学案例,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刘虹言老师采用项目式大单元的教学模式探讨跨学科实践,旨在培养具有“打破思维孤岛、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学生。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李杨老师将诗词与歌赋融入物理教学,呈现出一堂别开生面的声学课堂。重庆市江津中学校郑丹丹老师分享了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的研究,提供了评价框架与模型。重庆市王朴中学廖美杰老师基于新课标与新教材,提出了新教学与新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发展与长远未来。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唐乙然老师创新性地提出了“2345科技创新教育体系”,涵盖了两大维度、三大保障、四大文化和五大载体。曲阜师范大学王焕霞老师通过线上会议分享了“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强调了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估方法三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华中师范大学李佳老师基于职前职后教师学习共同体,分享了对《化学教学论》融智课堂的实践探索。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陈霞老师论述了建设交互式虚拟仿真电子教材的必要性,并对此给出了关于实践路径的建议。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谢瑶老师为了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以“设计摘柿子神器”为案例,为大家呈现出一份精彩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
下午硕博论坛在分会场二进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物理教育及科学教育博士生、硕士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东北师范大学大学于海波教授、西南大学张正严教授、西南大学李太华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黄致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冯秀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少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金梅副教授,对同学们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指导。本次硕博论坛促进了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借鉴。在硕博论坛的尾声,廖伯琴教授、黄致新教授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状和奖品。廖老师还作了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开阔眼界”“见贤思齐”。至此,第十六届全国科学教育论坛圆满落幕。
自2008年,举办第一届全国科学教育论坛以来,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已经连续举办十六届科教论坛。本次论坛首次新增设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分论坛。本次论坛聚焦于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成功架起了一座连接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以交流促成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学教育、物理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研究生的培养。
(供稿:张子健、李珂 初审:张正严 复审:顾静 终审:陈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