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语教课程建设的新使命、新方向,应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和统编教材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12月2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顺利举行。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国民教授、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刚平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副总编辑、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任王艳芳主任、委员会秘书长李煜晖教授、扬州大学徐林祥教授、希沃副总裁魏振水、委员会副理事长于源溟、张良田、宋祥教授,《中学语文教学》主编张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主编张莉莉,课程教材教法曹現主任,以及语文教育界的各位专家、教师参与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委员会监事、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主持。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在会上表示,语文教育关乎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期待本次年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交流新问题,破解新难题,聚焦新方向,凝练新观点,产出丰硕成果,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的语文学科教育知识体系。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院长在发言中回顾了西南大学教师教育的办学状况,重点介绍了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的建立过程,以及全校师范生统筹管理方式;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探索;教师教育改革示范区的创建等重点工作环节。
郑国民教授谈到,在新时代背景下落实二十大精神,在课标颁布后认真贯彻落实课改理念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同仁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他强调认为,举办年会拥具有重要意义:委员会的重要使命是搭建平台,让语文教育界同仁每年都能够有机会进行研讨,借助年会充分交流与展示,互相帮助与提升,可有效提高教师培养单位水平、人员水平。
主题报告环节,吴刚平教授作了以《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为题进行分享。主题报告。他谈到由于知识结构扭曲、学习方式单一等原因,课堂教学存在负担重、效率低、后劲弱等问题,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推进课堂转型、培育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时代,过去的知识传递理论将向知识建构理论转型,课程内容组织形态将由学科知识转向学科实践,教学方式将由讲授转向探究。他还借鉴了心理学、哲学理论,提出三种知识形态与三种学习方式:事实性知识与“记中学”、方法性知识与“做中学”、价值性知识与“悟中学”。
朱于国副主编在《面向未来的语文教材编研》的报告中,首先强调了教材的重要性:语文教材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为此,他指出,在未来的语文教材编研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把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第二,要锚定基础教育高质量教材建设的价值追求。第三,要前瞻未来社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需求。第四,要确定面向未来的语文教材编研的基本策略。这一报告提出了未来教材的发展趋势,开拓了老师们对语文教材的认识。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的核心词“阅读理解”》的报告中,强调了阅读理解、阅读过程、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他谈到,阅读理解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解码能力、背景知识、理解过程的心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视线:眼睛代表外部视线,“看到”的是语篇的关键点;大脑代表着内部视线,“看出”关键点的意义。而阅读理解能力即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
郑国民教授在以《项目化学习:课程与教学实施的路径探索》为题进行分享,里他指出,现在的语文学科出现了内容碎片化、学习过程同质化、思维培养浅表化、学习评价单一化等问题。这就需要语文教育界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探索,变革课程内容观念,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实施课程内容的探索与突破,以学习任务群统领教和学的突破,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学习资源。
大会主会场和分会场线上线下共计约3万人观看。据悉,本届教育年会将继续以分会场的形式展开学术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骨干教师将通过主题分享、课程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互鉴,为语文课程建设提供展示视角及实践方案
(撰稿:肖珏琳、胥心谷 初审:荣维东 复审:顾静 终审:陈铮)
重庆日报新闻链接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120&id=1756888
上游新闻链接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769&newsId=5438954&staticUrl=https%3A%2F%2Ft.cqcb.com%2F2QG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