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8日,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决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成功举办。来自学校教师教育学院的聂磊同学分别斩获论文一等奖,讲课比赛三等奖的成绩,毕小君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本次比赛有来自全国各省市众多高校参加,经层层大赛区的16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同台竞技,各尽所能,各展风采。聂磊同学曾于西南赛区选拔赛中,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的教学技能脱颖而出,成为西南赛区唯一一位晋级并参加决赛的选手。
讲课比赛环节,聂磊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体悟山水”的视听盛宴,激活学生多感官的审美体验。聂磊同学凭借其精巧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语言魅力,引领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冥想练习环节,模拟艺术构思与还原的过程,以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共同走进山水画境,寻找“象外之境”。通过“感—山水情怀”“析—巧夺造化”“悟——因心造境”三个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出鉴赏山水画的一般方法。
在备赛之初,聂磊同学在毕小君老师团队的指导下,不断揣摩真正意义上的未来的艺术课堂、美育课堂是什么样的?是重讲授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史论”“艺术技巧”等知识点,还是以一种“感悟式”的能力进阶,呈现出能够真正带给学生“能感受,能体悟”的艺术课堂?后者是其团队所坚持的! 因为“艺术这一系统性的文化符号活动源于人类的社会性实践,其显著特点是其承载于物质活动但生发于意识观念,艺术活动的发生机制造就了艺术认知的内隐化,体现为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大脑自动化加工等认知模态,艺术审美是大脑内隐认知的典型表现。隐认知的重要结果是隐性知识的习得,这使得艺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化内容。”艺术知识是“缄默性”的,而这种缄默性的知识远比“艺术史论”“艺术技巧”更能彰显艺术美育的功能。“以身体感悟”这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缄默性的知识能力,是艺术欣赏知识点的核心。
所以对于此次讲课比赛,从选材上,这是一节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死的知识”,转而追求“缄默知识”“以美育人”的教学片段;从呈现上,这是一节凸显艺术课程综合,激活多种感官,彰显“跨学科育人”,的教学展示;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全身投入精神放松的审美体验,实现“艺术深度学习”并延续到课堂之外的持续性感受。
聂磊同学表示,这次收获最大,感触最深的,是在没有和学生事先交流的情况下,在正式讲授的过程中,在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他们的投入,在课程结束是看到他们的点头释然,看到他们真正获得了美的享受和体验。参加此次比赛代表着其团队所倡导的“具身美育”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并第一次在全国赛课中呈现。意味着抛弃“赛课规律”与“传统观念”的一次专注于学生感受体悟的大胆尝试。作为未来教师,他将坚持“具身感知”作为艺术美育课程设计的重要理论遵循。坚持“真情感受”作为美育实施的基础性的必需环节。坚持促进学生的“毕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信条;永远坚持“毕生向美”作为科研、教学以及个人发展的毕生追求。
(撰稿: 聂磊,初审:毕小君复审:顾静,终审:陈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