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科技有乐趣,创意无极限——西南大学2021“世纪明德”杯首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 2021-12-22 11:42:1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11213日,西南大学2021“世纪明德杯首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颁奖仪式在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师元讲堂顺利举行。本次大赛主要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西南大学科技处(科协)、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西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重庆市科普基地•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大学智慧“教-学”创课空间协办。这次共有20余个单位参与,83份科普作品参赛。经过激烈角逐,组委会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项、优秀奖15项。


颁奖仪式会标

为了响应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国科发智〔202177号)的号召,结合重庆市科技活动周有关要求有序展开,大赛于20215月启动。大赛旨在动员和激励广大西南大学师生及校友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激发科普创作源头活力,培养科普创作人才,营造科普氛围。20215月以来,陆陆续续收到了83份科普作品,包括:科普写作作品41份、科普绘画作品9份、科普影视作品22份、科普实物作品11份。参赛单位涉及教师教育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等20余个。通过12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分别对四类科普作品进行客观、公正、专业的评审,并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11份科普写作、5份科普绘画、11份科普影视和6份科普实物作品为获奖作品。其中,科普视频和文字作品优秀奖各5份,三等奖各3份,二等奖各2份,一等奖各1份。科普绘画作品优秀奖2份,三等奖2份,二等奖1.科普实物作品优秀奖3份,三等奖1份,二等奖1份,一等奖1份。一共评选出优秀作品33份。本次大赛成功为大学生与研究生搭建了参与科学传播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同学们通过此次大赛获得科技创造的乐趣,也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科技文化生活。

颁奖仪式上,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正严教授对大赛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积极参与科普作品的创作。张老师指出,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各有特色。总的来说,获奖作品体现出了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参赛作品具有科学性,如科普影视作品“小精灵显形——带你漫游微生物王国”利用小朋友的口吻科普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特点,科普实物作品“高楼阻尼器振动模拟装置”形象地展示了阻尼在高楼振动时保持高楼稳定的作用。参赛作品具有艺术性,比如科普绘画“月下棹神舟,星月赴天河”有艺术性、观赏性,与我们的飞船发射,空间站的建立相贴合。参赛作品具有创造性,科普文字作品“天虫”讲述了通过基因改造的蚕的一生。参赛的大部分作品内容与时俱进,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创作力。

作品一览

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伯琴教授公布了获奖名单后,对获奖同学表示了祝贺。廖老师表示,未获奖的同学们也不必气馁,重要的是参赛过程中收获到的知识与能力。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伯琴教授、西南大学团委副书记张瑜老师、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泽元教授、世纪明德重庆公司产品经理刘志玲女士、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团委书记郑婷老师、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正严教授、李太华副教授分别为获奖作品作者代表颁奖。

一等奖作品《小精灵显形—带你漫游微生物王国》的获奖者代表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生耿佩茹分享了作品的创作历程,并表示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团队伙伴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她认为做好知识的呈现就需要有静气,在创作过程中需保持锐气,我们有幸生活在新时代,能与各项高新技术近距离接触,更应抓住机遇,将目光投向未来,力求将国家的科普事业办得异彩纷呈。

一等奖获奖同学与颁奖嘉宾合照


据悉,本次大赛的承办方——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于20165月获批重庆市科普基地(科普研发与创作类),中心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力求以“科普作品创作研发”为驱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形成创新理念,积极服务社会。

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科普传播能力,还能促进其科学素质的提高。明年第二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还将举行,相信在同学们的热情支持下,科普创作之火必会延续下去。



所有获奖同学与颁奖嘉宾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