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机构 > 教师发展研究院 > 正文
“师元讲堂”学术报告第十期:知识的加工阶段与教学条件
发布时间: 2021-09-28 17:36:4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1年9月24日下午14:30,教师发展研究院第十期“师元讲堂”学术论坛顺利举行。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黄梅教授受邀开展了以“知识的加工阶段与教学条件”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荣维东教授主持,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黄梅教授以“什么是有效学习”、“我们怎样能长时间地储存知识”“怎样快速提取相关知识”、“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为核心问题激发大家思考,从“知识的加工阶段”和“知识的教学条件”两个维度出发,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具体案例对知识的加工阶段与教学条件深入剖析。

其次,黄梅教授用“集中注意力嵌入模型”和“主动学习架构”等多个理论阐释了知识的加工阶段。集中注意力嵌入模型对扩展学生个体有限的主要记忆容量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主动学习架构理论”由视觉信息启发、海马信息通路启发、信息通路启发知识图、基底神经节信息通路启发强化学习四模块组成,这一理论为学生加工时空信息和适时的自我奖励提供了方向指引。

 

随后,黄梅教授以知识激活、获得、练习与迁移为切入点讲解知识的教学条件。“激活理论”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创设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基本需要情境、质量需要情境或价值需要情境,并通过开放性分析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激活与唤醒;知识的获得机制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得应当以知识的深度加工、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为基础;训练效应要求学生摒弃原有题海战术式的单调、死板的练习模式,应当将变式辨别练习、情境与去情境练习、间隔性深度反馈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训练的有效性;迁移机制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同支架,促进陈述性或程序性知识的迁移运用。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师生们纷纷表示,黄教授的讲座给大家的教育思想带来极大洗礼:教师不能在学生未完全理解陈述性知识的前提下过分强调程序性知识;学生通过标准化的自我检测下能显性或隐性促进其学习的自律性;教师新知识地讲授必须以学生原有知识图式的成功建构为基础。这些观点对我院深入开展学科教育研究和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